《爱的三部曲》概述

爱情”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,《爱的三部曲》绝不落入俗套,从剧本创作开始就另辟蹊径、精心制作,戮力为观众献上一系列难忘的“爱情舞台记忆”。
首先值得一提的是《三部曲》的剧本。《爱的喜剧》的剧本是大师易卜生的早期作品,写于1862年,有中文译本,但是从未有过中文演出。《爱的债主》的剧本是另一位北欧大师斯特林堡的作品,写于1888年,很奇怪这样优秀的剧本居然一直都没有中文译本,也从未有过中文演出。《爱的赢家》的剧本是德语作家奥顿·冯·霍尔瓦特的剧作《卡西米尔和卡罗琳》,写于1930年代,从未有过中文译本,也没有过中文演出。所以,《爱的喜剧》是该剧作的中文首演,《爱的债主》是该剧作的中文首译、首演,《爱的赢家》是该剧作的中文首译、首演。
《三部曲》所探讨的话题都是当代人所关心的“永恒”问题,也反映了“当代爱情”中的种种困惑。《爱的喜剧》关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,理想化的爱情遭遇“现实生活”的困厄,将会何去何从?年轻人对爱情的看法与长辈们有何不同?真正的生活究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?《爱的债主》聚焦于爱恋关系中的“精神角力“以及爱情灰烬中的怨恨、报复等极端情绪。谁付出得更多?谁“培养”了谁?谁辜负了谁?谁是需要安慰的“孩子”?百年前的剧本字字犀利,令观者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哑然失色。《爱的赢家》展现的是爱情失去的过程以及阶层、性情不匹配的爱恋关系,自由意志和“懂得珍惜”之间的矛盾,同时展现出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图景。生命、爱情、地位、财产、自由、逃离、悔恨……剧中人物面临着异常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。
《爱的喜剧》和《爱的债主》在多地演出之后,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。《爱的喜剧》甚至引发了在场的老年观众和青年观众的争论,可见其话题的敏感度和普适度。《爱的债主》精妙戏剧结构和语言令观众赞叹不已,舞台上展现出的私密情境中的爱恋图景,相信可以让任何一个有过情感经历的人为之动容。《爱的赢家》所映射的情感画面和社会图景会更加丰富多彩、更加开放多元,相信一定会引发新的触动和反馈。
值得一提的还有《三部曲》的演出风格。观众绝不会在舞台上看到一个19世纪的北欧故事!《三部曲》讲述的都是发生在此时此刻的中国故事。用任明炀导演的一句话来概括:我们只演出昨天晚上发生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事儿。所以,观众看到的一定是非常接地气的、使用最天然质朴的语言的、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和人物。这也是任明炀实验剧团的演出能够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:深入当代生活、挖掘当代口语、讲中国人的故事,同时能发扬大家喜闻乐见的喜剧精神,嬉笑怒骂皆成风景。